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到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
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的高效对接,就要强化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满足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
官微推出“院长谈新质生产力”专栏,邀请各二级学院院长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发展,就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行深入探讨,赋能新时代职业技术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既需要“大处着眼”,也需要“小处着手”,专栏也欢迎各部门、各专业加入讨论。
培养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文化创意学院院长 邓杉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民及全行业的“C位”热词,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样为文化创意行业带来了创新的技术支持、市场需求和跨界融合。文化创意学院努力将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和技术融入育人全过程,积极培养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聚焦“融”字 以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新”之所在。为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紧跟行业和企业发展,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融合,构建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创意学院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顶层规划。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参与企业工作项目,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设置课程,编制课程标准。充分考虑新兴产业及技术的应用,将企业前沿数智技术,如 AI、VR 、语音和图像识别等融入课堂教学。以多媒体制作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方案涵盖平面设计、摄影摄像、视频制作、新媒体技术四大领域,旨在培育具备跨学科创新能力、扎实专业素养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与多家企业开展项目化教学,驱动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完成企业全链条工作任务。跨专业选拔学生成立平面设计、视频制作、摄影修图、直播等工作团队,校企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形成“以项目驱动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聚焦“改”字 以新质生产力开创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新格局
课程与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以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旨归,进一步明确时代新人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要素结构整合、升级智慧型实践教学。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有助于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多媒体制作和室内设计两个专业重点参与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参与编写2门一体化课程和8本技工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成功申报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信息类),蔡建华老师认定为全国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讲师、学院一级一体化教师。通过孵化工学一体化优质课堂、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示范专业,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聚焦“助”字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就业
文化创意学院连续多年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和实习就业双选会,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积极为师生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大批企业前来观展和招聘,通过学生专业实力的现场考察,现场签约。优质人才吸引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建设校内工作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2024届毕业生白铭建说,“我上学时经营校园图片社,对我现在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目前他在山东道克图文快印有限公司担任技术骨干;参与景观墙建造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赵志超如今在郑州黄河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施工项目经理,他感慨道:“我是在学校参与项目建设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2019届毕业生张继台,目前就职于上海邑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黑神话悟空》创作团队中担任3D美术设计师;多媒体制作专业毕业生刘云翔,自主创业成立了闪光回忆摄影工作室......众多毕业生在学院帮助下实现了理想就业。通过开展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学生进入社会后迅速成长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优秀毕业生白铭建
优秀毕业生张继台
聚焦“育”字 以新质生产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之 “质” 的必要条件。“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核心是“立德树人”。
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化创意学院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团队育人”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团队成员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用情关爱学生。开展景观墙建造、主题广场设计、木工制作、电脑维修、摄影摄像、美缝等特色育人活动,用爱引导学生。将教研活动与团队育人工作相结合,探讨如何更好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工学一体化教学,用心研究课堂。
聚焦“培”字 以新质生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文化创意学院为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形成专业部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后备力量教师梯队,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发展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
拥抱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文化创意学院将继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产业发展前沿,把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文/文化创意学院 邓杉)